文案
该作品尚无文案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穿越时空 种田文
 


一句话简介:''

立意:立意待补充

  总点击数: 983   总书评数:0 当前被收藏数:0 文章积分:340,480
文章基本信息
  • 文章类型: 评论
  • 作品视角:
  • 所属系列: 无从属系列
  • 文章进度:完结
  • 全文字数:1271字
  • 版权转化: 尚未出版(联系出版
  • 签约状态: 未签约
  • 作品荣誉: 尚无任何作品简评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评《天下》

作者:蒲君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1章


      其实在工部也好,要知道宋朝的时候就有突火枪,明朝的时候算盘和火箭,当然,肯定不是现在那种能飞到外天空的火箭,而是外型如乌鸦,用细竹或芦苇编成,内部填充火药,鸦身两侧各装两支“起火”,“起火”的药筒底部和鸦身内的火药用药线相连。作战时,用“起火”的推力将飞鸦射至100丈开外,飞鸦落地时内部装的火药被点燃。时的飞鸦宛如今日的□□。 【神火飞鸦】
    《武备志》还记载了一种原始的□□——震天雷炮,可依靠自身装药燃烧推进。 《武备志》载,一种名为“火龙出水”的军用火箭,专用于水战。竹筒制的龙内装火箭,外装“起火”。“起火”将龙身射至空中,又点燃龙身内的火箭,于是火箭再次射出。这已经相当于一种两级火箭了
    13世纪以后的中国元、明时代,火箭武器已有很大发展。到了16世纪,抗倭名将戚继光已在军中大量装备火箭。箭长5尺以上,绑附火药筒,能远射300步,倭寇见之丧胆。   明代史书上记载的军用火箭种类繁多,从数量到质量都领先世界二百于年,终明一朝,火箭技术始终是世界最先进的,对世界火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美国火箭学家Herbert S。 Zin,在他的《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记述说,一位快要活到15世纪的叫“Wan Hoo”的中国人,自制两个大风筝,安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并把买来的47支最大的火箭绑在椅子背后,自己坐在椅子上,然后命仆人按口令点燃火箭,火箭随即发出轰鸣,喷出火焰。实验家Wan Hoo在火焰和烟雾中消失了。首次进行的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这位美国火箭学家把Wan Hoo评价为“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
      苏联两位火箭学家费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也在他们的《火箭技术导论》中,说中国人不仅是火箭的发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
    英国火箭专家W·麦克斯韦尔说“Wan Hoo的事迹是早期火箭史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
    德国火箭学家威利·李在他1958年出版的一本书中也说到,在公元1500年左右,Wan Hoo在“发明并试验一种火箭飞行器时,颇为壮观地自我牺牲了”。
     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 Hoo”。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事实,但遗憾的是,迄今在国内没有找到直接的第一批中文转述者,将“Wan Hoo”翻译为“万户”,并以为是官阶名称。14世纪末应是明朝初年,但明朝并无此官阶,因而有人认为应译为“王虎”或“万虎”。不过,如何翻译并不重要。既然开始译为“万户”,现在又被广泛地接受,根据约定俗成原则,应维持“万户”的译名为好。更重要的是,应努力在考证史实上下功夫。
    明朝末期制作的红衣大炮即使到了外国第一次永大炮轰击清朝国门的时候也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强火力和最远射程。
    还有‘机关枪’啊,那可是领先世界近两百年的好东西,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啊,这种武器的设计十分巧妙,不仅解决了旧式火铳用火绳点火,容易遭受风雨潮湿影响的难题,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洋火器能够连续射击的优点,使用方便,能够提高战斗力,比欧洲人发明使用机关枪早200多年,威力和优越性超过当时世界强国的同类火器,还不是被清朝给搞失传了?
    插入书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358448/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