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影评<乞力马扎罗的雪>,2002年旧文,偶像派克,斯人已渺....呜呜
内容标签: 都市
 


一句话简介:影评<乞力马扎罗的雪>,200

立意:立意待补充

  总点击数: 2999   总书评数:10 当前被收藏数:6 文章积分:814,075
文章基本信息
  • 文章类型: 随笔
  • 作品视角:
  • 所属系列: 戏里书外(戏剧,评论)
    之 影评
  • 文章进度:完结
  • 全文字数:2915字
  • 版权转化: 尚未出版(联系出版
  • 签约状态: 未签约
  • 作品荣誉: 尚无任何作品简评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乞力马扎罗的雪--2002年旧文

作者:宇文解忧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2002年旧文


      死盯着电影频道追了好久,眼见亲爱的格里高利*派克的倩影从“近期播出“到“明日播出”,终于在昨天晚上,支着眼皮看完。想想自己熬了大半夜的辛苦,决定抒发抒发感情。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的小说,里面有海老头一贯的内容与主题及感情,男性视角,对大自然的迷恋、追逐和反抗,战争,生命中的女人,死亡,写作。听说原作是意识流风格的,就是俺很敬畏的那种,绝对读不懂,读懂了就有愧于意识流的称呼,如果你认为读懂了,你就会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一类深奥的问题,然后可能会象哈姆雷特一样见人就说,“活着,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最轻的症状也会成为“迷惘的一代”。

      现在我们温习一下故事梗概,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俺为什么会放下纳兰,不顾可能引发的种种后果,来写关于一个美国作家和一座非洲最高峰的文章。

      有必要说明的是,俺欣赏的是好莱坞化了的海明威。所以片子里会有比较连贯的情节,帅哥与美女的款款对视,塞纳河边的拥抱和众多有名字,穿着让俺一见倾心的衣服的美女,据说在原作里,所有出现的女子,都是无名氏,那么,应该是一个又一个的“SHE”吧。

      故事的主角是作家哈利,不是头带伤疤的波特小弟,而是格里高利这个帅哥,他与爱人去非洲狩猎,腿部受伤,感染,生命垂危,在闻得到死亡气息的时候,他想起了她——辛西亚,他的“辛”。

      辛西亚不是他最初的爱,也不是最后的,但是,在片子里,在辛西亚离开他之后,所有的爱,都有她的影子,味道和痕迹,比如最后陪着他的哈蓝,好象她们都洒了辛西亚用的香水,让他追寻背影,在她们的气味中沉迷, “所有的人都让我更加想念你,” 他如是说,——You are everything。

      初遇,是在巴黎的一家名叫“EMILE”的酒馆,他只是个记者,而她是个来取父亲遗体却被巴黎留住的美国女人,不想称她为姑娘,因为她身上,是一种成熟的,妩媚的,却不邪气的美,不同于后来哈蓝的小鼻子和鼓鼓面颊。

      他进了酒馆,叫了酒,一回头,就见她在人群中翩翩起舞,红衣下肌肤胜雪,眼角下的一颗痣——欲说还休的风情。他去邀舞,她的舞伴不肯放,于是他悻悻离开,到另一间酒吧听萨克斯风。如泣如诉的音色里,他掏出烟和火,“可以借个火吗?”回头,是她盈盈的眼神。

      无数经典的故事证明,水绝对可以创造一个倾心与定情的好环境。正如哈利和辛西亚,他们来到塞纳河边,互诉心事与身世,辛西亚此时已表现出对哈利的一种依恋,后来她说,“他的坚强和自信让我爱上了他。”

      两个人在巴黎开始了生命中最贫穷却最美丽的一段时光,无法忘记哈利对这段生活的描述————老旧的巴黎,街边卖花的老妇,染花的药水在街边流淌,孩子们在里面放纸船。辛西亚忙碌与生活和生计之间,但她快乐,因为哈利,因为哈利打字机里的文字,“You are everything”,但是,前面的是“I’m awfully bad to you .You should avoid me .”

      一笔稿费,使得哈利可以去非洲游历,辛西亚义无返顾地陪伴着他。她看到他狩猎成功的欢欣,得偿夙愿的满足,于是,她不敢说——自己怀孕了。

      她渴望回到巴黎,回去编织自己家的梦想,但是,他已经做出了决定——马德里,和永远的漂泊。看着爱人失望地去退票,辛西亚做了什么?让人为之动容与辛酸——她故意滚下楼梯,流产了,她,终于——可以陪着他去看斗牛了。

      自我牺牲阻止不了哈利对新鲜世界的向往,饭桌上,舞者频频示爱,而哈利给她的,是另一个伤害。她失望,甚至是绝望,她永远不能从所爱的人身上得到自己期望的,她选择了离开。

      镜头一转,哈利声名雀起,美丽富有的伯爵寡妇也早把他当做未婚夫,但是,但是,辛西亚永远是繁华下的心头一痛,她在哪里?

      一封信来了,却被伯爵夫人撕个粉碎,积蓄已久的情绪爆发,哈利转身而去,到西班牙去寻找旧爱。

      战争,战争,他找不到她,找不到。——找到的时候,她命在旦夕。

      哈利回到了巴黎,他应该感谢塞纳河,又是在河畔,哈蓝来到他的身边。辛西亚与哈蓝的影子重合了。

      他又回到了非洲,于是,出现了开始那一幕。

      辛西亚是最爱哈利的女人,她对他,有一种母性的包容,有一种心甘情愿的牺牲,哈利是永远的孩子,不管对辛西亚,还是伯爵夫人,还是哈蓝,他心中,有一种对安定生活的逃避,和对未知世界的永远的向往。这种人,是女人的克星,不可以爱,即使他文思如海明威,长相如派克。平心而论,派克并不是角色的最佳人选,即使他是俺最心爱的男演员。如果一个男人可以让女人们发挥伟大的母性,要的不是硬朗的线条和君子风度,而是——明亮的眼睛和灿烂的笑容,以及说话时眼里透出的向往。但是,看到战场上派克头带贝雷帽,端着枪直向前冲,俺还是忍不住想,熬了半夜也是值得的。

      演辛西亚的演员,记不得叫什么了,可是,那个时代的女演员,俺心仪不已,雪白皮肤,水样眼眸,深深的媚和浅浅的愁……最感动的是她流产后,抱着哈利说,“我们终于可以去马德里了。”——女人,永远可以为爱做一切。

      哈蓝,就是哈利后来的老婆,比较硬气一些,枪法好得可以以此为生,但是总体上说,还是可以为哈利赴汤蹈火的,她力图抹去辛西亚在爱人心中的位置,故而把非洲当作哈利告别过去的旅程,从结局推测,浪子回头她是赶上哩。

      绝不可以忽略的是片子的配乐,这是除派克外,让俺坚持到底的另一原因。故事一直有音乐陪伴,主题乐,萨克斯的演奏,舞曲,土著的号子,非洲动物的嚎啸。片子的主旋律极美,尤其是巴黎街边的那一段,听着,会觉得惆怅一点点流淌,过去的人和事—— 一点点清晰。

      两大败笔:

      所有的景色都是室内拍摄,巴黎街头,酒馆之类,骗骗俺们也就罢了,最气的是非洲狩猎,全是用镜头的拼凑与衔接,动物与人都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对于看惯了数码合成高科技的观众,简直是侮辱你的智力。连个实景拍摄也不愿意,是好莱坞想省钱还是演员怕死啊?不过有这一点,可以很好地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女主角面对周围的狰狞巨兽还可以穿开衩裙及紧束纤腰。

      结局俺是痛恨的,哈利在哈蓝的照顾下,终于打败了死神,两人深情相拥——好莱坞的传统汤圆——甜蜜的团圆,很想知道原著是怎样安排的,不过觉得一个人如果骨子里有那种激情和向往,是很难平静放弃的,即使和平,也是战争中的暂停。如果辛西亚的死都不可以让哈利痛改前非,那么自己差点死就可以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了?——自私。

      强烈推荐场面:西班牙的战场,哈利冲锋+辛西亚倒在车下,两人呼喊着对方的名字却互相看不见,那是咫尺天涯的叹息,然后是哈利护送辛西亚,被军官当作逃跑击中,眼看垂危的爱人远去,自己却跟随不得,这是生死两茫茫的绝望。

      片名解释:是一个古老的传说,也是哈利伯父留给他的谜语:在乞力马扎罗山顶的雪里有一具豹子的尸体,没有人可以解释豹子为什么要去那么严寒的地方,俺认为这是作者自比,结果后来哈利自己承认是“走错了路”——意境立马100%消失。

      一个小细节:哈利伯父夹谜语的那本书,名字叫“The Road to Rouen”,看得俺眼睛一亮,那是俺在法国住的地方!!!

      总结:
      原著:???
      剧情:二星(如果哈利死了再加一星)
      演员:三星半,辛西亚一星+哈蓝半星+派克一星(俺还是很公正的)+非洲的动物一星
      画面:一星
      配乐:五星!!!
      总评:三星半
    插入书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3666/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